在指点销售新人时,一些有经验的“销售老人”经常会说:
你应该怎么怎么样,这才是标准做法。
其实,销售工作不是生产线.上的工作,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解决,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。
只要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,就是一名成功的销售人员。
比如,销售人员A,性格活泼外向,非常善于和客户攀谈,即使第一次见客户,10分钟左右的工夫就和客户混熟了。
每次去客户现场拜访,他也不急于给客户介绍产品,而是先和客户聊天许久,然后不经意间引出要介绍的产品,花几分钟就把产品的特性介绍完毕。
尽管如此,A的销售业绩很好,问他秘诀,他说
多和客户聊天,一能拉近距离,方便后续工作,二能套取些情报。
销售人员B,名牌大学高才生,技术大牛,平日里不怎么爱说话。
每次去到客户那里,都是单刀直入,直接就和客户讨论项目的技术细节,评定项目的可行性。评定完毕后,当场选择型号,给出解决方案
看似没有A那么成熟老到,但B的销售业绩却一点也不比A差,问他销售的秘诀,回答说:
只要能够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,就不怕没有业绩。
销售主管C,平日里脾气较为火暴,动不动就训斥下属。
每次到了客户那里,开始的时候还和和气气,一-旦有客户提出较为激烈的反对意见,他就坐不住了,开始和客户辩驳。有的客户能够招架住,但招架不住的客户就不想再谈下去了。
也许你会问,这样的销售方式,难免会得罪部分客户,怎么能取得订单?
销售主管C却这样回答:
我不一定能够照顾到所有的客户,尽管我的话偶尔有些尖锐,但就事论事,大家都是为了能圆满完成项目,真正想做项目的客户是不会斤斤计较这些小事的,那些两三言就不和的客户也不是我的目标客户,因为他们做事的目标性不清晰。
所以,销售主管C只做“合得来”的客户,每年的业绩也相当不错。
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,通过上述三个示例对比,我们会很明显地发现,他们三个人的销售风格,差异非常大,但又各有千秋,更重要的是,业绩也都不错。
因此,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点启示:
在销售中,风格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。不同的销售人员通过不同的销售风格,都可以抓准客户的需求,赢得客户并取得好业绩。
因此,真正懂销售的管理者,都会鼓励销售人员形成自己的销售风格。这样做,有以下3点好处:
1)能够提高工作效率
因为风格就像是模板,一旦形成,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寻找,直接把内容嵌入模板即可。
2)能够加深客户对销售人员的印象
人是一种情感动物,总会有-些感性评价,形成自己的风格后,客户也许会这样评价:
老A比较外向能说,小B不善言辞,但技术过人
3)方便公司根据客户或项目特点调兵遣将
比如,遇到老到的客户,就派销售人员A去应对一下;碰到技术难度大的项目,就可以派B去评估一下.....
111 ------------- 有 ------------- 没有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推荐车源